每年夏秋季节,随着季风的推移与海洋热量的累积,一股强大的自然力量便悄然兴起,频繁穿梭于浩瀚的太平洋,或近或远地影响着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甚至深入内陆。台风,这位既熟悉又陌生的“常客”,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愈发显著,人们对于台风的认知也不断深化。今天,一起来盘点那些关于台风的冷知识。
台风强度越弱,风雨越少吗?
台风的强度,与其带来的风雨影响并不总是成正比。强台风无疑会带来狂风巨浪和暴雨,但一些看似强度较弱的台风,在特定条件下也可能造成严重的风雨影响。这是由于台风的降水分布并不均匀,有时强降水会集中在台风的某一侧,而非整个覆盖区域。
此外,弱台风在行进过程中若遇到有利的气象条件(如冷空气、西南季风等),也可能激发出强烈的降水。当台风北上与南下冷空气相遇,哪怕冷空气不是特别强,也可以恰到好处地给台风热力和动力过程施加扰动,导致气流动力抬升和辐合增强,有利于降水出现较大增幅。而台风登陆后,若恰巧有西南季风卷入台风环流,这就如同多了一个源源不断输送水汽的“水泵”,台风即便脱离海洋,仍能短暂地维持相对充足的水汽输送,为继续前进积蓄力量。
结构松散的台风影响较小吗?
台风的结构紧凑度,并不能直接决定其影响大小。一些结构松散的台风,虽然中心风力不强,但其外围风力大,且其外围环流可能携带大量水汽,在特定地形或气象条件下引发强降水。此外,松散结构的台风,在行进过程中可能更容易受到其他天气系统的影响,从而改变其路径和强度,增加预测难度和防范风险。因此,不能仅凭台风的外观结构来判断其影响大小。
台风体型大小与强度有关吗?
台风体型的大小,与其强度之间并没有直接的必然联系。台风的强度主要取决于其眼墙附近的最大风速值,而非其整体覆盖面积。一些体型庞大的台风,虽然影响范围广泛,但中心风力可能并不强;而一些体型较小的台风,则可能以极高的风速和破坏力著称。例如,1973年第14号台风“玛琪”和2010年第10号台风“莫兰蒂”,虽然体型小巧,但其登陆时影响范围内的风雨破坏力却令人印象深刻。因此,也不能仅凭台风的个头大小来判断其破坏力。
台风只在夏秋两季发生吗?
台风似乎只在盛夏到初秋侵扰我国东南沿海地区,但实际上,它也会出现在其他季节。据统计,西北太平洋和南海海域是全球台风发生最多的海域,也是全球唯一一片全年都有台风生成的海域。简而言之,台风的形成,并非简单依赖季节与气温变化,而是要看其形成环境是否满足高温洋面、弱的热带漩涡和较大的地球自转偏向力这三个基本条件。
(来源:中国气象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