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职工

中建电力创新打造“一主三辅”培养体系

锻造“零缺陷”标准核级焊工队伍

全媒体记者梁鸿杰 通讯员韦成阳

本文字数:1375

  在粤港澳大湾区首个“华龙一号”核电基地——中广核广东太平岭核电站建设现场,弧光闪烁、焊花飞溅。这里不仅是国家能源战略的重要支点,更是中建电力工程(深圳)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建电力”)践行“强基赋能”战略、推动核级焊工队伍建设的生动缩影。

  从大国工匠田云龙的成长故事,到“爱心驿站”的人文关怀,再到“一主三辅”的焊工培养体系,中建电力正以创新实践为笔,书写着新时代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答卷。

  普通焊工的“焊将”之路

  “焊接时要多想多思考,怎么焊,才能焊得更快更好。”这是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中建电力广东太平岭核电项目核级焊工田云龙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18年的时间,他从手握焊枪,在钢板上焊出第一条歪歪扭扭的焊缝的初学者,成为在全国建筑行业职业技能竞赛焊工决赛中一举夺魁的行业标杆,这离不开他精益求精的匠心精神,也离不开公司及项目的系统培养。

  在广东太平岭核电项目2号核岛牛腿焊接攻坚战中,距离2号核岛牛腿焊接交付工作前一天,还有两个牛腿里侧面焊接没完成,田云龙主动请缨,面对被太阳暴晒至五六十摄氏度的钢板和逼仄的作业空间,他连续奋战15小时,啃下最难焊缝,为节点的顺利完成作出了突出贡献。在截锥体C段横缝焊接时,他像“打地鼠”般在钢筋笼中频繁进出,汗水浸透工服却始终坚守“零缺陷”标准。正是这“严、慎、细、实”的工作作风,让他的焊接合格率常年保持在99%以上。

  在全国建筑行业焊工职业技能竞赛备赛期间,田云龙针对自身不足,在实操中主动要求加班加点反复训练,每天的集训从上午8点开始,到晚上9点结束。经过几个月的紧张集训,他顺利通过预赛,闯进决赛,最终在24省市71名参赛选手中脱颖而出摘得桂冠。

  搭建服务焊工爱心驿站

  盛夏的工地上,热浪裹挟着金属焊接的焦灼气息扑面而来。在不锈钢车间内,焊工们弓着腰,在钢构件上作业,焊枪迸溅出星星点点的蓝白色火花。汗水顺着他们的安全帽系带不断淌下,浸湿了衣领。

  为提高服务职工的精准化水平,改善项目核级焊工的条件,项目工会在项目临建区不锈钢车间打造了集休息、学习、健康保护为一体的多功能一体化平台,以不锈钢车间工友原有的休息室为建设场地,配备了空调、冰箱、电视、饮水机、休息桌椅、应急药箱、AED除颤仪、血压测量仪、WiFi、报纸杂志、书籍等设施设备,致力于为工友营造良好舒适的休息空间,最大限度地保障工友的身心健康。

  夯实核级焊工队伍培养体系

  该项目以焊培学院为平台,通过“实训+实操”“能力+激励”“比武+竞赛”三大举措,为核级焊工队伍建设按下“加速键”。

  走进焊培学院,数十个实操工位焊光闪烁,经验丰富的核级焊工正对新学员讲解焊接要求以及现场施工焊接标准,新学员需经历1-2个月脱产集训,从理论到实操全面打磨技能,通过国家组织的核级焊工考试,在取得核级焊工证书后才能参与现场的焊接施工。自2019年项目组建以来,焊培学院为项目培养了160多名核级焊工。

  中建电力创新“双轨道九级日薪制”,将焊工技能等级与薪酬直接挂钩,同时,推行“多取证多得津贴”政策,持证津贴最高每年达2万余元。项目还通过评选、考核,并为核级焊工班组长发放补贴,激发核级焊工队伍的工作积极性,提高生产效率。

  从内部“电力杯”技能比武到全国大赛舞台,中建电力以赛促学、以赛育才。田云龙、朱瑞峰等一批焊工在竞赛中脱颖而出,斩获国家级奖项十余项,成为行业“技术名片”。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广东南方工报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地址 : 广州市越秀区东园横路5号6楼
电话 : 020-83882464
手机版
南方工报职工 06锻造“零缺陷”标准核级焊工队伍 全媒体记者梁鸿杰 通讯员韦成阳2025-03-26 2 2025年03月26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