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一科技公司设健康奖金激励员工管理身材。 视频截图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加班、熬夜、饮食不规律成为部分人的生活常态,也导致了肥胖症的出现。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体重管理”成为备受关注的热词。值得注意的是,肥胖症不仅仅是身材走样那么简单,对身心健康也有很大危害。
调查显示,广东约四成成年人超重或者肥胖,超重肥胖形势不容乐观,亟须加强干预,予以改善。近日,省卫生健康委员会等16部门联合制定了《广东省“体重管理年”活动实施方案》。不少广东企业也积极行动,采取多种激励措施督促员工身材管理,职场版“热辣滚烫”正在上演。
现状
广东每3个成年人中就有一人超重
近期,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减重中心人头攒动,护士引导患者测量体重、血压和腰围,诊室内多位专科医生联合接诊。“国家‘喊话’减重后,门诊患者明显增多。”该院内分泌与代谢病学科二区主任、减重中心副主任朱延华表示。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主任雷海潮点出一个严肃现实:“有些同志体重管理不太好,腰围大了,体重也超了,有的还患上了慢性病。”
这场被网友称为“史上最硬核的健康提醒”背后,是我国肥胖问题日益严峻的现实。
数据显示,我国成年人超重肥胖率已从2002年的29.9%上升至2018年的50.7%,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率也达到19%。
曾几何时,中国被称为“瘦子大国”,如今却成为全球肥胖人口最多的国家。根据(2023年)全省成人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发现,2023年全省成年人超重肥胖率达到49.4%,虽然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50.7%),但是每3个成年人中就有一个人超重,每6个成年人中就有一个人肥胖,防控形势依然严峻。
“很多看起来健康的胖子,其实正走在生病的路上。”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内分泌代谢科主任陈宏表示,肥胖的危害往往沉默无声,一旦并发症显现,往往已错失最佳干预期。更复杂的是,肥胖常伴随焦虑、自卑、社交障碍等心理问题,进一步加重健康负担。
对国家来说,肥胖带来的不仅是医疗压力,更是沉重的经济账。据预测,到2030年我国因超重和肥胖导致的医疗支出将达4180亿元,占全国总医疗支出的21.5%。
正因如此,国家“亲自下场”,推行“体重管理年”行动,倡导科学减重、普及健康生活方式。广东也在多部门协作下,从饮食指导到运动倡导,搭建起覆盖多领域的体重管理支持体系。
政策
多部门联动构建体重管理支持体系
每一个人做好自己的健康第一责任人,非常关键。早在去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等16个部门启动了体重管理年活动,进一步提升全民健康管理意识和技能,普及健康生活方式,改善部分人群体重异常状况。
近日,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员会等16部门联合印发《广东省“体重管理年”活动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力争通过三年左右时间,建立完善有助于促进体重管理的支持性环境,增强专业技术支撑能力和服务水平,提升居民体重管理意识和相关技能,普及健康生活方式,营造全民参与、人人受益的体重管理良好局面,改善部分人群体重异常状况。
在饮食环境优化上,全省将推广“营养健康食堂”和减盐、减油、减糖的“三减”烹饪模式,并建议使用小容量餐具控制食量。
在医疗设置上,推动医疗卫生机构设置体重管理门诊或肥胖防治中心,整合相关专业资源,提供肥胖症诊疗和管理服务。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护人员体重管理技能培训,鼓励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将体重管理纳入签约服务。
《方案》还特别提到,要推进健康企业建设,倡导机关企事业单位健全职工健康档案,鼓励定期组织职工体检,综合评估体质状况。加强职工健康教育,培养健康工作方式,建立并推行工间操制度,开展争做“职业健康达人”活动等,鼓励职工组建乒乓球队、羽毛球队、瑜伽队等业余团队,制定健身激励机制,丰富职工体育健身活动,提高职工的健康素养和身体素质。
企业
设置健康奖金“监督”员工管理身材
“体重管理年”倡议在前,不少企业也积极行动起来,通过设置“健康奖金”等形式,将减重与员工福利深度绑定。
“肉能换钱,减肥发奖金!”有网友在社交媒体平台发文称,某公司“瘦1斤奖100元”的活动让同事们互相监督打卡减肥。
据了解,这家公司位于深圳,是一家经营营养补充剂的科技公司。早在一个月前,该公司就开启全员健康总动员,鼓励员工用健康重塑活力,共有224名员工总计减重近1500斤,企业总计派发超17.1万元员工健康奖金,其中“减重冠军”一个月减下去超30斤。
企业相关负责人介绍,2月10日启动首届减脂挑战赛,为期一个月,以科学减重为准则,在确保BMI不低于18.5的健康底线前提下减脂。
同时,该企业还设置了阶梯式激励机制:每减1斤即可获得100元基础奖励,而当减重突破10斤后,超出部分每斤奖励飙升至300元。到3月上旬,有224名员工成功达成目标,总计派发17.1万元员工健康奖金。其中个人最高减重纪录突破32.8斤,获得7600元现金奖励。
此外,参与员工一个月内总计减重的1494.76斤,根据DeepSeek换算,等同于8头成年东北虎的体重,相当于25辆超市购物车满载的“赘肉”被集体清空,消耗的脂肪相当于374瓶5L食用油的体积,换算为能量消耗的话,相当于绕地球跑步1.3圈燃烧的热量,总体消耗了1.2万杯奶茶的糖分。
“真正的员工关怀,是让每个人在追求健康的过程中找到自信与成就感。”该公司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表示,目前健身打卡已成为同事间的热门话题,希望员工减掉的每斤体重都转化为对健康的投资。
在深圳龙岗工作的王晴(化名)和同事们有一个运动小分队,每月打卡十次,每次运动40分钟或者走15000步,每打卡一次会从每个人初始上交的钱中退回一定的金额,最后多出来的钱用于奖励第一二名和团建。
“当时是一个同事组织起来的这个健康群,因为大家工作强度比较高,身体都或多或少地出现了一些问题。”王晴告诉记者,和同事们组建运动小队主要是为了互相督促运动起来。
就在本月,中信集团宣布启动职工体重管理活动,并打造了号称央企第一个体重管理专业平台,可以为职工生成健康档案,并匹配对应体重管理策略,还能记录饮食摄入、运动消耗等,动态跟踪热量轨迹图。
○提醒
减肥不可操之过急
“体重管理”的热潮涌动,市场立刻受到影响。京东健康旗下零售平台“京东买药”的数据显示,进入3月以来,减肥类药品搜索量环比提升80%。
虽然“体重管理年”设定了首期三年的“KPI”行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主任雷海潮明确表示,体重管理不是一两年就能够见到成效的,而是需要持续推进。
“肥胖本身就是一个慢性病,同时也是很多其他慢性病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香港大学深圳医院内分泌科副顾问医生向薇介绍,肥胖门诊的看诊时间一般会比较长,首先要通过各项指标明确患者目前处于肥胖的哪一个阶段,接下来要了解其肥胖成因,鉴别患者是原发性肥胖还是继发性肥胖,排查是否已经出现相关的慢性病,如果患者需要用药还要检查其相关指标是否适合用药等等,同时还要给患者科普饮食和运动应该如何调整,盲目追求快速瘦身反而会给身体健康带来更严重的后果。
(综合南方日报、新快报、羊城晚报、21世纪经济报、羊城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