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贱平正在为小朋友检查身体。 受访者供图
在韶关市乐昌市云岩镇卫生院,有这样一位特殊的医务工作者——廖贱平。她身着白大褂,穿梭于病房与诊室之间,是守护居民健康的家庭医生;而当她走出医院,踏入那些困境儿童的家中,她又化身为用母爱温暖心灵的“爱心妈妈”。
医者仁心
用真诚叩开“沉默”
时光回溯到两年前,那是一个让廖贱平难以忘怀的初见场景。12岁的小韶第一次与廖贱平见面,却瑟缩在奶奶身后,眼神躲闪,异常沉默。当时的廖贱平,是一名经过精神科医师转岗培训的家庭医生,她敏锐地察觉到了这个女孩的异样。在长达40分钟的谈话中,她一边专注地倾听奶奶讲述小韶父母常年在外务工的家庭状况,一边用关切的目光默默观察着缩在角落里那个沉默的小身影。
“孩子最近总是无故发笑,情绪波动特别大。”奶奶无奈地说道。廖贱平心中一紧,结合专科医院的精神分裂症诊断,医者的责任与母性的怜爱在她心中交织升腾。从那天起,她主动调阅了小韶的病历档案,开启了定期协同严重精神障碍项目组开展家访的征程。
每次上门,廖贱平都会以“给老人量血压”为名,实则暗含深意。她熟练地拿出听诊器,为老人仔细检查身体,同时悄悄观察着小韶的药物反应,用专业知识评估病情。之后,她会自然地引导话题,与小韶交流。
“小韶,今天在学校过得怎么样呀?”廖贱平轻声问道。小韶只是低头不语,偶尔抬头看一眼,又迅速低下头。但廖贱平并不气馁,她始终带着温暖的笑容,用真诚叩开小韶紧闭的心扉。从最初小韶低头不语,到偶尔回应一个“嗯”字,从单字应答到简单地说出几句完整的话,每个细微的变化,都凝结着医疗团队持续的努力。
爱心妈妈
照亮困境儿童前行道路
命运的联结在2024年8月愈发紧密。当镇妇联提出由卫生院女职工担任“两类儿童”结对帮扶的爱心妈妈时,廖贱平毫不犹豫地接过了这个双重使命。自此,她的家访包里,除了听诊器和血压计,总会多出几颗色彩鲜艳的糖果;诊疗记录本上,开始出现服药依从性之外的成长观察。
“小韶,看,这是阿姨给你带的糖果,甜不甜呀?”廖贱平温柔地递上糖果,小韶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轻声说:“甜。”那一刻,廖贱平觉得所有的付出都值了。
2025年新春前夕,当专科医生宣布小韶病情明显好转,建议增加父母陪伴时,这位“医生妈妈”既欣慰又怅然。欣慰的是小韶的病情得到了控制,怅然的是患者即将随母亲迁居外地,但那份跨越医患关系的牵挂仍在延续。
今年清明假期,小韶随父母一同回家祭祖。廖贱平及其家庭医生团队得知消息后,立刻前往小韶家中探望。见到小韶情绪稳定,廖贱平心里那块石头总算落了地。她拉着小韶的手,关切地问道:“小韶,最近感觉怎么样呀?要按时吃药哦。”小韶笑着点点头,说:“阿姨,我会的,您放心吧。”
如今,廖贱平依然定期通过电话关注着远方少女的康复进展。她深知,作为基层医疗工作者,专业照护无法替代原生家庭的温暖;作为爱心妈妈,她始终坚信每份善意都能点亮希望微光。
在社区健康讲座中,在入户随访时,廖贱平总不忘呼吁:“守护儿童心理健康,需要全社会共同绘就成长蓝图,让每个父母都成为孩子心灵的灯塔。”她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医者仁心与母爱的伟大,用温暖与关怀照亮了困境儿童前行的道路,成为了孩子们心中最温暖的“医生妈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