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配图
你有没有这样的经历:明明看着旁边的队伍飞快前进,而你所在的队伍却像被施了魔法一样,总是慢吞吞的。最费解的是,等你换到以为比较快的队伍时,原本的“快队”也会变慢。难道这只是运气不好,还是背后有什么科学原理?
错误相关效应
错误相关效应,又名错觉相关(illusory correlation),是指当你期待发现某些事情之间的联系时,就会容易将各种随机事件联系起来。它有两个触发因素,一是人们预先存在的刻板印象,二是两个事件在某个方面(如时间)上的共通性。
“你排的队伍”这个前提和“队伍会变慢”这个结果,同样是一种错误的因果联系。可能只是因为前面刚好排到一位买了很多商品的顾客,所以才导致队伍短暂变慢,但由于刻板印象的加持,以及“快轮到你”和“队伍变慢”这两个事件在时间上的接近性,才让你忽略了其他可能的因素,下意识将队伍变慢这件事错误归因。
同理,不带伞就会下雨、一逃课就被点名等也是一种错误关联。
难熬的不是排队是等待
其实,觉得队伍很慢、排队难熬,是全世界人类的共性。麻省理工学院的一项实验表明,人们认为自己排队消耗的时长,比实际耗时平均高出36%。在感到无聊或痛苦时,大家会下意识觉得时间被拉长。就像常说的:快乐的时间总是短暂的。
基于此,哈佛商学院教授戴维·麦斯特提出了广受认可的10条排队等待心理:
1.无事可做的等待比有事可做的等待感觉要长。
2.等待服务时,对时间的感知比接受服务时的长。
3.焦虑的心态会让等待看起来比实际时间长。
4.不确定结果的等待,不如明确结果的等待。
5.没有说明理由的等待,要比说明结果的等待漫长。
6.不公平的等待,比公平的等待更漫长。
7.服务的价值越高,大家愿意等待的时间越长。
8.独自等待,不如大家一起等待。
9.身体不舒服时,等待会变得漫长。
10.在不熟悉的环境里,等待同样会漫长。
(来源:科普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