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关注

快递新规下的“绿色包装革命”

全媒体记者林婷玉

本文字数:2890

  ■姚旭民(右)在绿色回收箱前帮居民挑选可复用的瓦楞纸箱。

  ■廖春媛正在打包,系统为她推荐号箱型,每件可以节省几秒钟,每月为她增收上千元。

  ■中通云仓分拨中心。

  全媒体记者林婷玉/摄

  6月1日起,修订后的《快递暂行条例》正式施行,像一把精准的“制度标尺”,明确了快递企业、电商等各方在包装设计、减量等全链条的责任。其中,“快递企业要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给包装‘瘦身’——优化包装方式、精简结构、少用材料”的要求,正推动广东快递行业掀起一场从末端投递到云仓分拣的“绿色革命”。

  记者走访看到,末端回收箱里的纸箱被居民顺手取走复用,网点的新包装让荔枝保鲜又减重,云仓的智能系统精准推荐着纸箱尺寸……这些实践正织成“末端响应→网点创新→云仓赋能”的绿色闭环。当千万包裹在城市里穿梭,快递员就像链条上转得正欢的齿轮,既是包装“瘦身”的执行者,也是新点子的发现者,让循环经济的齿轮咬得更紧、转得更快。

  末端投递:回收网络筑牢绿色闭环“最后一公里”

  7月8日,在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石牌支行)的二楼综合业务窗口旁,长方形的绿色回收箱有半人高,箱内设置塑料、纸制品回收区,工作人员熟练地将废弃瓦楞纸箱按尺寸分类码放,供居民免费取用。在广州大学城的高校驿站则出现“废弃瓦楞纸箱供不应求”的现象,学生群体拿到快递包裹后当场拆解,纸箱很快堆成小山,前来寄件的学生直接复用,形成稳定的回收——复用链条。

  绿色邮政主管姚旭民告诉记者,他经常到各网点巡查,高校网点配备的绿色回收箱虽有2个,但仍显不足,“每次巡查箱子都是满的,好在学生复用速度快。”今年广州市邮政局瓦楞纸箱回收目标为79万个,各网点回收量达到规模后,由各区组织废品回收商统一处理。

  记者在石牌支行网点看到,除免费回收箱外,还有全降解包装袋、可循环包装箱等付费包材供选择。这些材料在《快递暂行条例》实施前已投入使用,广州邮政每年制定《绿色邮政建设行动暨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实施方案》。姚旭民告诉记者,今年揽收环节要求更严,包装箱从五层瓦楞纸减至三层,包装袋100%采用全降解包装袋,胶带宽度控制在45mm以下,面单全面推广使用一联面单,主流电商平台的一联面单使用率超过92%。全降解包装袋、回收纸箱、窄胶带已成为末端投递的“绿色标配”。

  在快递“瘦身”潮中,一线劳动者成为环保创新的重要参与者。以玉米淀粉制作的全降解包装袋为例,其存放半年可自动降解,但造价是可降解袋的3-4倍。姚旭民在巡查中收到一线反馈:该包装易被刺穿、封口易脱胶。这些问题经汇总后已优化改进,新版包装袋重新投入市场。

  网点揽收:创新包装破解“保鲜与减量”双重难题

  在荔枝丰产的岭南,顺丰“丰调箱”成为水果保鲜的绿色密码。这款气调保鲜箱通过调节膜优化箱内氧气浓度,使荔枝保鲜期延长至7天,较传统泡沫箱+冰袋组合减重50%。“《快递暂行条例》实施前我们已研发绿色包装材料,今年优化的丰调箱无异味,还让单包裹减重1.2公斤。”顺丰集团绿色包装项目负责人沈琪介绍,2025年荔枝季广东顺丰已投放丰调箱数万套,助力荔枝鲜味走出岭南。

  一线员工的创新智慧正重塑包装生态。在深圳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顺丰速运收派员赵志超看来,快递小哥既是快递“瘦身”的执行者、体验者,更是创新推动者。赵志超从业6年累计处理包裹40万件,针对水贝工业区黄金珠宝运输需求,他联合顺丰包装实验室研发翡翠手镯专用包材——采用“气排柱间隔区”设计,54个泡沫卡槽及1个泡沫顶盖,折叠后成为一个小型气柱箱,可解决玉石类易碎品运输难题。“原来每只手镯2元的包装费,如今7元就能保护54件,成本下降93%,包装效率也提升了不少,首批400套订单已确认,预计很快将迎来新一批采购。”赵志超说。

  “快递员每天接触上百个包裹,最清楚哪里能优化。”沈琪说。顺丰全面升级智慧包装服务平台,依托数字化工具与快递小哥终端高效联动,实时收集小哥反馈并优化包装方案、通过智能指引实时指导小哥对各类托寄物品执行标准化、合理化的包装流程,有效规避过度包装问题。2024年累计减少原纸约4.2万吨,塑料约15.5万吨,实现碳减排约19.2万吨。

  云仓分拣:智能技术驱动包装“精准瘦身”

  在中通云仓广州分拨中心复核打包区,打包员廖春媛扫码后,系统自动推荐14号箱型。“系统根据已录取的商品品类、数量、尺寸信息自动给我推荐纸箱。”在廖春媛身后是各个型号的纸箱,她转身抓取,填充物料后,贴上胶带、面单……打包过程一气呵成,“以前看货品大小选箱,有时尺寸不适配得换,打包效率低。智能推荐系统让我每件节省几秒钟,工资(计件)每月增加近千元。”

  “从2022年开始,我们升级了仓储系统,增加包材智能推荐功能,避免大纸箱装小商品,减少包材使用量。同时,对符合寄递条件的商品,直接进行原装贴单发货,不再对原有电商产品进行二次包装。”中通云仓市场品牌部负责人徐永贵介绍,企业在打包环节,用窄胶带进行“一字”“十字”等轻量化打包方式;针对逆向物流,研发推出多生命环保纸箱,箱体上自带的3对PVA水溶胶条,不需要胶带,水溶即可粘贴,且能使用3次。

  循环包装的规模化是另一亮点。中通40克重的RFID循环袋可装载30-40件小件,循环50次以上。“芯片记录借还数据,单日使用成本0.5元,比一次性蛇皮袋节约50%。”中通云仓科技广东省公司总经理刘海龙表示,目前该中心循环袋使用率达85%,年节约成本超120万元。

  行业透视:全链条构建快递绿色生态​

  国家邮政局数据显示,电商快件不再二次包装比例已超95%,可循环包装使用量达10亿件,回收复用瓦楞纸箱超8亿个,直接减少包装废弃物近2000万吨。

  记者走访多家快递企业均表示,快递行业大规模使用循环包装受限于用户使用场景,尽管部分场景如高校已形成良好循环,但多数末端消费者分散场景仍存在回收难题。

  “标准缺失与成本压力仍是行业痛点。”沈琪表示,全降解包装采购成本高,高性价比的环保包材缺乏,而中小企业因规模效应不足,成本压力更大,“部分可降解产品标称‘环保’却无法真正分解,亟须建立‘双易标准’(易回收、易处理)。”沈琪呼吁从材料研发、生产、回收全链条建立行业规范,并通过税收优惠鼓励企业使用环保包材,“光靠企业难以建立完善的回收再生闭环,须借助政府端垃圾分类,清运网络,与企业的回收网络做结合,才能实现全社会的垃圾分类、回收、再利用的闭环。”

  沈琪的观点与刘海龙不谋而合,“由政府牵头建立包装回收信息平台,整合末端回收点可大幅提升循环效率。建议通过‘政府补贴+企业运营’模式,在社区布局智能回收柜,用数字化追踪包装流向。”刘海龙说。

  截至6月15日,广东省快递业务量已突破200亿件,同比增长18.5%,较2024年突破200亿件提前了26天,行业规模体量保持全国领先。日前,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广东省全域“无废城市”建设工作方案》,明确提出要严控商品过度包装,推广快递绿色包装。鼓励相关行业企业推广使用循环包装、循环餐具等环保产品,推动塑料垃圾规范化、精细化回收利用。为确保政策落地见效,《方案》要求综合运用金融、税收、价格等政策措施,引导和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投入。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广东南方工报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地址 : 广州市越秀区东园横路5号6楼
电话 : 020-83882464
手机版
南方工报关注 07快递新规下的“绿色包装革命” 全媒体记者林婷玉2025-07-14 2 2025年07月14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