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长在热带和亚热带海岸潮间带地区的木本植被群落红树林,是海陆边界上罕见、壮观的生态系统,被称为“海岸卫士”。它们与常见的森林一样繁茂翠绿,但为何被称为红树林?
中国林科院热带林业研究所副研究员李玫介绍,红树林并非一种植物。“红树林的命名并非源于其树叶或整体呈现的红色,而是由于红树科植物树皮中的单宁物质。”在红树林里,以红树科植物为主,其枝叶多是绿色,根部呈红色,但红树科植物的树皮内大多含单宁酸,这种物质无色、透明,与空气接触时会发生氧化反应而呈红色,红树林因此得名。
红树林是自然辅助供能的高生产率的生态系统,具有高光合率、高呼吸率、高归还率等特点。红树科植物可对富营养水体中的氮、磷及有害金属(汞、镉、铜、锌等)进行吸收,净化水质,改善生态环境,减少赤潮灾害。红树林湿地还可供湿地鸟类歇脚、繁殖,同时也是鱼类、甲壳类、鸟类、底栖动物和其他水生动物的栖息地。
李玫介绍,红树林具有胎生现象。红树林中很多植物种子还没有离开母体时就已经在果实中开始萌发,长成棒状胚轴,其掉落到海滩的淤泥后,通常在数小时至数天内就能扎根生长。这些种子里富含的营养物质,补充了种子可能在海上漂流过程中的消耗。(来源:科普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