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事件:日前,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表决通过治安管理处罚法修订草案。新修订的治安管理处罚法,自明年1月1日起施行。新法明确规定,公民在面对不法侵害时,有权采取必要的防卫措施,保护自身或他人的人身、财产安全。对于符合正当防卫条件的行为,免除其治安管理处罚责任,保障公民行使防卫权的合法性。
红网:“被打还手即互殴”的执法思路将彻底成为历史。时隔20年重新修订的治安管理处罚法,不是一次简单的法条更改,而是法治进步的生动体现,更是社会对正义的有力托举。
新法为公民“撑腰赋权”的意义深远。今后再碰上街头滋事、暴力侵犯,老百姓不用再担心正当防卫会被认定为“互殴”,因而可以没有顾虑地保护自身权益;见义勇为的人也不必害怕承担代价而犹豫,“扶不扶”不再是两难选择。说到底,法律的本质是以“法”制止“不法”,规范社会秩序,保障公平正义。
不过,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新法落地面临不少挑战。基层民警要尽快改变“调解优先”的定式思维,提高精准判断案件性质的能力。尤其像界定“合理限度”、给“瞬时侵害”取证这种难题,要抓紧建立科学合理、让人信服的标准,不能让防卫者再陷入“自证清白”的困境。同时,加大典型案例宣传,消除公众误解,让法律知识深入人心,让老百姓知道法律是真真切切地站在他们这边的。
新修订的治安管理处罚法还将见义勇为、高空抛物、无人机“黑飞”等新型公共安全威胁纳入处罚范围,兜牢民众的安全底线;同时,打破14-16周岁未成年人一年内二次违法或情节恶劣者“不拘留”的惯例,明确特定年龄段且违法情节严重的未成年人要依法拘留,强化矫治教育,实现惩戒与保护的平衡。这些改变的核心目标是:提高犯罪成本,降低好人出手的代价,以此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障民众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