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时评

环卫工翻8吨垃圾帮忙找手表,成本与价值引争议!

本文字数:1312

  新闻事件:山西大同,近日,一名游客的孩子不慎将儿童手表装进垃圾袋遗忘在列车上。第二天上午,游客拨打12345热线求助,由大同市城市管理局“接单”处理。最终,两名环卫工人花4个多小时翻了8吨垃圾找到儿童手表。

  找回了手表却失去了职权边界感

  南方都市报:公众对“翻8吨垃圾找电话手表”这件事的质疑,其实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其一,对于个体的求助,地方政府是不是负有无限责任,可以不计投入、不计成本地去响应和满足?其二,因游客诉求而“被逼”加班的两位环卫工人,他们干着最脏最累的活,有没有得到相应的补偿和回馈?

  如果诉求合法合理,在政府部门职责之内,依规办理这并无问题。但如果超脱了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范畴,被派单的部门有权婉拒,或者可以协助处理,但前提是对方得支付必要的成本,这是一个涉及有限政府职权边界是否清晰的议题。

  对于个体的诉求事项,政府没有无限责任。一个成熟的个体,也该知道自己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在遇到困难时,除了找政府,还可以找市场和社会。遇到个体求助,有关部门要做的不是盲目承诺、一概揽下,而是先厘清职责边界:边界以内的,责无旁贷;边界之外的,事急从权可以先予协助和支持,但事后该追偿的合理成本也不能放过。

  不能抛开员工“成本”做“好事”

  羊城晚报:从更大的社会语境下来看,此事之所以让不少网友愤愤不平,或并不只是出于对环卫工的同情,而更可能投射了一些“打工人”对自我遭遇的一种不满情绪。比如,实际价值存疑且无回报的“无效加班”现象,如今就困扰着不少人;再比如,一些企业或机构的KPI层层加码,并未带来实际效益的提升,而只是让基层员工背负了更大的压力。这些现象和此次事件引发的连锁反应,都代表的是基层劳动者的权益在企业或部门决策中未能得到足够照拂的现实尴尬。

  要警惕那些忽视“成本”,尤其是把一线员工的付出“成本”不当回事的“好事”。一则,它们往往很难持续;二则,抛开作为具体执行者的基层劳动者的“获得感”来做“好事”,也难免使得“好事”的发展偏离原本的方向。说到底,任何事都具有“成本”,一个不谈“成本”,或不愿意正视他人付出“成本”的决策,要么可能只是一种姿态性的表演,要么最终变成一种折腾,都应该慎重。这一逻辑,对管理部门、对企业,都成立。

  热情帮助与尊重,不应内外有别

  人民日报:城市帮助游客、游客表达感谢、网友为环卫工人鸣不平,体现的都是美好的善意。我们的城市管理者应该思考:如何让这宝贵的善意成为做好工作的推力?对待游客,应如何服务和帮助?助人为乐的同时如何体现对劳动者的尊重,体现对人的感受与价值的珍视?

  城市为游客提供服务,当然包括对遇到困难的游客及时提供帮助。至于如何帮助,要根据每件事的具体情况评估,细致考量需要调动的人力、物力资源,尽量避免或降低对城市运转、居民生活和正常工作的影响。重要的是,如果援助过程耗时耗力,需要助人者付出较多劳动,更要考虑周全,用恰当的方式进行奖励和补助。令人欣慰的是,大同当地环卫公司将对这两名环卫工人给予奖励,并拿出一部分经费成立“助人为乐”基金,实现常态化激励。

  热情迎接和帮助游客,能够体现城市的温度;关怀城市中的每一个普通人、尊重普通劳动者,也能够体现城市的温度,不应该有内外之别。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广东南方工报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地址 : 广州市越秀区东园横路5号6楼
电话 : 020-83882464
手机版
南方工报时评 02环卫工翻8吨垃圾帮忙找手表,成本与价值引争议! 2025-07-18 2 2025年07月18日 星期五